ISO14000
ISO 14001 : 2015 環境管理系統
- ISO 14001 係國際標準化組織自1996年9月公佈第一套環境管理系統,於 2015年9月公佈第三版,以一個全新管理架構,整合品質管理系統標準的相通,使組織導入多個管理系統時,可更加容易進行整合,並提昇最高管理階層的責任及參與,針對整體環境(如氣候變遷)對組織的影響應加以考量,注重環境管理與企業永續發展之相關性,從而延長產品生產者的責任,普獲認同,也因此成為世界各國環境管理系統的國家標準。
- ISO 14001 國際標準將環保管理思維置入營運作業的核心以獲得永續發展,透過實施ISO 14001國際標準,有效降低企業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。透過建立一套符合ISO 14001的環境系統,協助企業在生產、銷售、產品使用和廢棄後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,找出可能的環境問題並加以改進,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。
- 企業導入之利基點
- 1. 達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。
- 2. 藉創造環保績效來達成降低成本,使企業永續經營。
- 3. 符合環境法規,風險降低。
- 4. 塑造〝綠色企業〞,生產綠色產品行銷市場,提升企業形象,掌握商機。
- ISO 14001:2015 有關的國內環保法規
- 環境影響評估法
- 水污染防治
- 空氣污染防制法
- 噪音管制法
- 廢棄物清理法
-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
- 飲用水管理條例
- 環境用藥管理法
- 公害糾紛處理法
-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
- 消防法
- 資源回收再利用法
- 地下水管制辦法
- ISO 14001:2015條文與文件對照表
ISO14001:2015 |
文件名稱 |
||
條文 |
|||
4. 組織的環境 |
4.1 |
理解組織及其環境 |
SWOT分析與經營管理辦法 |
4.2 |
瞭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|
||
4.3 |
確定環境管理系統的範圍 |
環境管理手冊
|
|
4.4 |
環境管理系統 |
||
5. 領導 |
5.1 |
領導和承諾 |
|
5.2 |
環境政策 |
||
5.3 |
組織角色、職責和授權 |
組織與權責管理辦法 |
|
6. 計劃 |
6.1 |
應對風險和機會的措施 |
SWOT分析與經營管理辦法 風險與機會分析管理辦法 環境考量面鑒定管理辦法 法規與要求鑑定管理作業辦法 持續改善與矯正預防辦法 環境目標、標的與環境方案管理辦法
|
6.1.1 |
總則 |
||
6.1.2 |
重要環境因素 |
||
6.1.3 |
守規性責任 |
||
6.1.4 |
威脅和機會所帶來的風險 |
||
6.1.5 |
計畫採取措施 |
||
6.2 |
環境目標及其實現規劃 |
||
7. 支援 |
7.1 |
資源 |
|
7.2 |
能力 |
人力資源管理辦法
|
|
7.3 |
認知 |
||
7.4 |
溝通 |
溝通管理作業辦法 |
|
7.4.2 |
內部溝通 |
||
7.4.3 |
外部溝通 |
||
7.5 |
文件化資訊 |
|
|
7.5.1 |
一般要求 |
|
|
7.5.2 |
制訂和更新 |
文件與資料管制辦法 品質紀錄管理辦法 |
|
7.5.3 |
文件化資訊的控制 |
||
8. 運作 |
8.1 |
運作規劃和控制 |
環境監控與污染防治作業辦法 辦公室環保作業辦法 能資源管制作業辦法 廠內施工管理作業辦法 採購與供應商管理辦法 |
8.2 |
緊急應變之準備和影響 |
環境緊急事件準備及應變作業辦法
|
|
9. 績效評估 |
9.1 |
監督、量測、分析與評估 |
|
9.1.1 |
一般要求 |
|
|
9.1.2 |
守規性評估 |
持續改善與矯正預防辦法 |
|
9.2 |
內部稽核 |
內部稽核管理辦法 |
|
9.3 |
管理審查 |
環境管理審查作業辦法 |
|
10. 改進 |
10.1 |
一般要求 |
持續改善與矯正預防辦法 |
10.2 |
不合格和矯正措施 |
||
10.3 |
持續改進 |